中文版 | ENGLISH

2死5伤!浙江一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性企业发生燃爆事故!

时间:2021-12-20 13:46:13 作者: 阅读:

 紧急通报: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应急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显示: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位于天台县工业园区的昌明药业有限公司污水调节池发生爆燃。截止到信息发布时,此次事故已经造成了2人死亡,5人受伤。经过相关部门的初步排查监测,目前燃爆并未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据某人才网站显示,昌明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06年09月13日在天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集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ACE抑制剂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其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之外,还广泛出口于欧盟、南美洲、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出口率达到了80%以上。

网络上关于昌明药业有限公司信息并不多,占地虽然只有90多亩,却拥上亿元的固定资产。特别提到:该公司拥有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已通过国内GMP认证,美国FDA审查,欧盟官方审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多个CEP证书,同时还是台州市专利示范企业、台州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虽然,目前事故原因还进一步调查中,但根据天台县应急管理局披露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此次事故是“污水调节池发生爆燃”。污水调节池中可能存在具有可燃爆的一些化学元素,特别是昌明药业有限公司所从事生产的是药品类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会排放出一些有害或有毒的工业废水,在化学作用下产生燃爆,说明其浓度量可能不低。具体的事故原因,我们还得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之后,才能知晓。

4家单位二级安全标准化被撤销、一次性通报26名评标专家,11人被判刑!

 

乱象1:

2020年,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通知和公告,撤销灵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称号,2020年7月7日,灵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该企业不再具备二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条件,依据《河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撤销该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称号。

 

要求评审组织单位停止授予河北兴华钢铁有限公司烧结球团部分、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称号,待一年后重新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程序;撤销利比玻璃制品(中国)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称号。

 

据悉,上述三家企业均在2019年发生安全生产亡人事故:8月10日,利比玻璃制品(中国)有限公司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10月24日,河北兴华钢铁有限公司烧结球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人死亡;10月31日,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起重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依据《河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上述三家企业均不再具备二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条件。

 

 

 

 

乱象2:

2020年9月29日,四川发布处罚通报:

  • 19名评标专家被取消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项目评标,其中1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到11年不等

  • 7名评标专家被禁止6个月评标。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6月17日 ,国务院安委会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近期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要群策群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开展化工和矿山、燃气管道、工业园区、危化品运输、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安全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重大风险隐。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强化社会面防控,坚决防止发生极端暴力案事件。扎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安全投入,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能力,筑牢安全生产的人民防线。
 习近平对湖北十堰市燃气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十堰市燃气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深刻!要全力抢救伤员,做好伤亡人员亲属安抚等善后工作,尽快查明原因,严肃追究责任。

习近平强调,近期全国多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举一反三、压实责任,增强政治敏锐性,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认真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近期安全事故仍呈多发势头,国务院安委会、应急管理部要督促各地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大检查!国务院派16个检查组赴全国各地开展安全督导检查

日前,应急管理部发布通知称,国务院安委会派出16个督导检查组从即日起至7月上旬,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安全生产重点督导检查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派出16个督导检查组赴各地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扎实深入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为建党10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根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国务院安委会派出由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的16个督导检查组,从即日起至7月上旬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安全生产重点督导检查工作。

督导检查深刻吸取近期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发生的事故教训,聚焦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危险化学品、工贸、燃气、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学校、道路交通、水上运输、道路运输、渔业船舶、旅游、特种设备、体育等15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排查治理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各地区发现问题、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解决问题,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开展专项督导检查,32个省级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各重点行业领域督导检查。

国务院安委会强调,各督导检查组要严格督查要求,综合运用通报、约谈、警示、提醒等手段,推动各级严格监管执法,强化源头治理。

督导检查期间,将邀请媒体记者随各组开展工作,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切实强化震慑警示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

触目惊心的数据警示  

安全管理任重道远!

随着新安法的实施  

希望能改变以下文中所讲的种种乱象  

深度剖析新安法亟待解决的安全管理乱象!

一、我们总是在每次事故后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度相信安全监管的力量,认为只要监管到位,企业就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每次事故背后的指向,基本都会涉及“安全监管不到位”。可是,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一定行。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各类责任主体做好自律,自律落实到行业、属地、企业三个层面:行业要管好安全、属地也要管好安全、企业要管好安全。只有当自律做不好,才需要监管。而高质量的监管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界面,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所以,过度监管堪称又低效又代价高昂的一种管理方式。记住,安全绝不是靠监管出来的!各种安全检查一轮接着一轮,一出事故就大检查,但为什么没有预期的效果呢?不是说不要安全检查,必要的安全检查也是监管的环节,但要对安全检查的频次、范围和深度做科学的安排。我们要明白: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安全检查和碎片化的隐患查找有一些帮助,但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管理。


如何做好监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们必须明白,运动式的粗浅的安全检查方式不应该是监管的主旋律。


2、安全职责错位必须纠正


我们很多企业安全做不好,一个核心症结是安全职责错位,认为安全就是安全部门的职责(不少企业最高管理层也有这样的误解),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企业搞好安全的愿望自然会落空。企业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明确直接管理者对安全负责,安全才能管得好。譬如,项目经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安全的真正负责人,车间主任是这个车间安全的真正负责人,工艺装置经理是装置安全的真正负责人,维修经理是维修部门(包括维修承包商)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维修班长是这个维修班组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真正对安全负责的不是企业的安全部门,而是上面这些直接管理者。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监督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执行的主体是前面说的那些人),当然安全部门需要为执行过程提供技术和法规方面的支持。最后面这一条是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的,但在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忙于应付日常琐事,没有时间深入学习和自我提升,因而没有办法承担起专业支撑的职责。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专门配备化工过程安全工程师,正是为了建立起比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为项目、生产和维护维修等部门提供安全技术专业支持。安全职责明晰是构建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3、“背锅”式追责促生避责式的安全管理,形式主义泛滥

可以说,找不出一个100%尽责的安全管理人员!只要专家查,肯定会查出问题,只是问题的大小问题!这就导致很多“专家”来找问题,然后安全管理人员天天就忙于“怎么应付各类检查”,忙台账、做资料,根本没时间去管现场!这里面的道道,每位企业安管人员都很清楚,敢怒不敢言。只要出了事故,“不到位、不及时”等描述总能给安全管理人员定个罪。难逃背锅的结局

一个个追责案例,让安全人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工资不高,责任却比天大!每一位安全人都是带着满腔热血和责任感从事这个行业,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为了生存,为了避责,形式主义不得成为安全人的首选!迫不得已而为之。处处留痕才能避责免责,不然在法官面前百口莫辩。

“痕迹”就是“护身符”,“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

《安全生产法》生产法的出台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的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本身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没人管了。“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例如,一项自上而下工作的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但实际却变成了这样“提出要求—落实要求—严格落实要求—务必落实要求—坚决落实要求—圆满完成要求”。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但到了基层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应付差事,效果可想而知。看似层层履职尽责,该发的文件也发了,该开的会也开了,该提的要求也提了,但实际上工作安排根本不接地气,基层没法落实,这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让基层背锅是不合适的。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追责安全人,能搞得好安全生产?

警惕!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应付式落实“三件套”!

 


“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中应付式落实的“三件套”。

1

 


 

把“说了”当“做了”

某些企业,安全生产中把“说了”当“做了”,习惯于搞忽悠,热衷于喊口号,实际上脚下一动不动。

——遇到安全问题绕着走,光说不练假把式。

某些企业“安全第一”口号喊得响亮,一旦遇到安全与生产效益冲突时,安全要完全给生产让路,经常“嘴上高高举起,行动轻轻放下”。高喊安全第一,真正遇到安全问题时,绕着走!

 

 

 

具体表现为:安全投入能省就省,安全设备能少就少,安全问题应付就应付。

 

 

 

——只说不做,嘴上安全。

漂亮话张口就来,隐患点随处可见。以口号代替安全安全,以标语代替宣贯!工作未动口号先行,无论车间、工地,安全标语横幅满天飞。

实际遇到隐患时也不整改,一句“马上整改",应付了多少次安全检查,嘴上说我们要重视安全,真正遇到需要整改或者安全投入时,抠抠搜搜舍不得花钱,连灭火器都是能省一个是一个!

——被监管部门推着走。

不来查,永远都是没问题。某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给负责人提出改善安全的建议时,总要扣来自哪个法规条款,总要问政府有没有要求这么做,没有要求肯定不做。不求满分,只求及格,政府要求什么就做什么,能省就省,不管做的质量如何,及格就行。

2

 


 

把“做了”当“做成了”

把“做了”当“做成了”也是安全生产中形式主义的套路之一,实际工作中有3种表现。

——把“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

年年制定安全生产计划目标,一些企业负责人总想把“任务分解”当成稀释责任的手段,把责任推给安全管理人员,自己责任少写几条。计划做好了,任务细化了,就当做工作完成了。所谓安全生产计划也就制定时有人看几眼,之后就永远不会有人再去看。

——把“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

把会议当成落实,把研究当成解决。开会研究了安全问题,就当作"安全问题解决了"


为了开会而开会,上级有什么要求,下面就对应开什么会,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开个会,发个文件,听个汇报,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某企业开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管理人员说,部分车间主任为了赶生产进度,对工人违章作业不予制止。会上领导们雷声挺大,要求制定相关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安全规章制度上写的员工都要遵守,但在实际处理时,仅仅通过一份安全生产责任书,把责任完全推给员工,违章造成事故的一切由员工本人承担。实际工作中,违章照样有。

——把“发文了”当成“落实了”。

一到年初,各种关于安全生产的红头文件一通发文,什么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件一个档案柜都装不下!可文件发完了,就没有了后续,永远存在了档案柜,根本不按照文件执行。
 
3

 


 

把“做完了”当“做好了”

把“做完了”当“做好了”,看似可以达到安全工作的及格线,但实际上一些“做歪了”“做空了”的工作浪费了各种资源和精力。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事情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歪了。

安全生产中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造假严重。以签字代替培训,以文件代替整改,以汇报代替检查,以台账代替现场!表面上各项安全工作都做完了,实际上都做歪了!

弄虚作假!某企业安全员竟承包了所有参试员工的试卷。安全生产培训记录中,各个都是100分,答案都一样。一检查,表面看起来安全培训做的非常好,安全培训记录做的非常全,实际上都是造假,培训可来可不来,考核答案提前发,造假严重。

——对待安全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空了。

安全生产中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形式主义泛滥。表面上各项安全工作都做完了,实际上都做空了!

花钱购买各种安全技术服务,却根本不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做了一大堆,安全管理制度台账、做了一套又一套,其实都是假大空,做完了就放着了,根本没有按照体系运行。

——一刀切式“做完了”,实际上可能做错了、做坏了。

隐患一查了之,违法一罚了之,违章一罚了之。

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事故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我行我素,最终酿成了惨烈事故。在很多检查中,上级监管部门和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照片一拍了之,隐患一查了之,违章一罚了之,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没了下文,以罚代管式的安全检查“层层管、层层软”。有些检查还带有硬性指标,以查出问题的数量衡量检查管理力度,导致安全追责偏离了轨道,真正的隐患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违章也是一罚了之。

虽然员工都知道违章造成的后果可能会严重,但是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不违章会有确定的损失,会得到领导的批评,会被处罚,会耽误更多的时间。反而违章了也不定会出事,员工的第一反应都是运气不好,下次你们去检查的时候一定会注意不被你们发现问题,而不是说要改变违章的行为。

 

 

(工作日:08:00-17:30)

在线QQ

客服电话0755-264105690755-2649012913302990976

公司邮箱info@uprotec.com